头骨
作者: 医知苑
最后更新时间: 2023-10-24
作者: 医知苑
最后更新时间: 2023-10-24
头骨是支撑面部并形成大脑保护腔的骨骼结构。它由许多骨头组成,这些骨头是通过膜内骨化形成的,并通过缝合线(纤维关节)连接起来。
头骨可分为两部分:脑颅骨(由颅顶和颅底组成)和面颅骨。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研究头骨的解剖结构——它们的方向、关节和临床相关性。
脑颅骨
脑颅骨(也称为神经颅骨)由颅骨的上部形成。它包围并保护大脑、脑膜和脑血管系统。
从解剖学上来说,脑颅骨可分为 顶部 和底部:
- 颅顶——由额骨、枕骨和两块顶骨组成。它也被称为颅骨。
- 颅底——由额骨、蝶骨、筛骨、枕骨、顶骨和颞骨组成。这些骨头与第一颈椎(寰椎)、面骨和下颌骨(下颌)相连。
临床相关性: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通常由钝力或穿透性创伤引起。在考虑颅骨骨折时,临床上重要的一个区域是翼点——颞骨、顶骨、额骨和蝶骨之间的 H 形连接处。
翼点覆盖脑膜中动脉,该区域的骨折可能会损伤血管。血液可积聚在颅骨和硬脑膜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
脸
面部骨骼(也称为内脏颅骨)支撑面部的软组织。
它由 14 块骨头组成,融合在一起容纳眼眶、鼻腔、口腔以及鼻窦。额骨,通常是颅骨的骨头,有时被包括作为面部骨骼的一部分。
面部骨骼是:
- 颧骨 – 形成面部的颧骨,并与额骨、蝶骨、颞骨和上颌骨相连。
- 泪骨 – 面部最小的骨头。它们构成眼眶内壁的一部分。
- 鼻骨 – 位于鼻梁处的两块细长骨头。
- 下鼻甲 – 位于鼻腔内,这些骨头增加了鼻腔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与腔壁接触的吸入空气量。
- 腭骨 – 位于口腔后部,构成硬腭的一部分。
- 上颌骨 – 包括上颌和硬腭的一部分。
- 犁骨– 形成鼻中隔的后部。
- 下颌骨(下颌) ——与颞下颌关节(TMJ)处的颅底相连。

图 3 – 面部前视图,显示鼻骨的一些骨骼。犁骨、腭骨和下甲骨位于面部深处。
临床相关性:面部骨折
面部骨骼骨折 相对常见,最常见的原因是道路交通碰撞、打架和跌倒。
四种最常见的面部骨折类型是:
- 鼻骨折——最常见的面部骨折,由于鼻骨位于鼻梁处的突出位置。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软组织肿胀和相关的鼻出血。
- 上颌骨骨折——与高能量创伤有关。影响上颌骨的骨折使用 Le Fort 分类进行分类,范围从 1 到 3。
- 下颌骨折——通常双侧直接发生在创伤侧,并且由于传递的力而间接发生在对侧。临床特征包括骨折部位疼痛和牙齿错位(咬合不正)
- 颧弓骨折——与面部一侧的创伤有关。移位的骨折会损伤附近的眶下神经,导致同侧的检查、鼻子和嘴唇感觉异常。

图 4 – 粉碎性鼻骨骨折的 3D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