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starstarstarstar
32456 条评价

作者: 医知苑
最后更新时间: 2023-10-27

作者: 医知苑
最后更新时间: 2023-10-27

上升是指将周围神经的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在一些文献中,上升束也被称为体感通路或系统。

从功能上来说,上升束可以分为它们传递的信息类型——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 意识束——由背柱-内侧丘系通路和前外侧系统组成。
  • 无意识束——由脊髓小脑束组成。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研究升束的解剖结构,并考虑它们的临床意义。

背柱-内侧丘系通路

柱-内侧丘系通路(DCML)承载精细触觉、振动和本体感觉的感觉模式。

它的名称源自组成 DCML 的两个主要结构。在脊髓中,信息通过背(后)柱传播。在脑干中,它通过内侧丘系传递。

该通路涉及三组神经元——一级、二级和三级神经元。

一级神经元

级神经元 将有关触觉、本体感觉或振动的感觉信息从周围神经传递到延髓。一级神经元采用两种不同的路径:

  • 来自上肢(T6 及以上)的信号 - 在楔束(背柱的外侧部分)中传播。然后它们在延髓的楔核中形成突触。
  • 来自下肢(T6 以下)的信号 - 在薄束(背柱的内侧部分)中传播。然后它们在延髓的薄核中形成突触。

图 1 – 背柱内侧丘系通路,承载本体感觉、精细触觉和振动的感觉模式。

二级神经元

二级神经元始于楔核或薄核。纤维从前面的神经元接收信息,并将其传递到丘脑中的三级神经元。

在延髓内,这些纤维交叉(穿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侧)。然后它们在对侧内侧丘系行进到达丘脑。

三级神经元

最后,三级神经元将来自丘脑的感觉信号传输到大脑的同侧初级感觉皮层。它们从丘脑的腹侧后外侧核上升,穿过内囊并终止于感觉皮层。

前外侧系统

前外侧系统由两个独立的束组成:

  • 脊髓丘脑前束 ——携带粗触觉和压力的感觉方式。
  • 脊髓丘脑外侧束 ——传递疼痛和温度的感觉模式。

与 DCML 通路非常相似,前外侧系统的两个束都具有三组神经元。

一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由外周的感觉受体产生。它们进入脊髓,上升 1-2 个椎骨水平,并在背角尖端(称为凝胶质的区域)形成突触。

图 2 – 脊髓丘脑束,携带粗触、压力、疼痛和温度等感觉模式。

二级神经元

二级神经元将感觉信息从胶质质传递到丘脑。与一级神经元突触后,这些纤维在脊髓内交叉,然后形成两个不同的束:

  • 粗糙的触觉和压力纤维- 进入前脊髓丘脑束。
  • 疼痛和温度纤维 - 进入外侧脊髓丘脑束。

尽管它们在功能上不同,但这些区域彼此并行,可以将它们视为一条路径。它们在脊髓内向上移动,在丘脑中形成突触。

三级神经元

三级神经元将感觉信号从丘脑传送到大脑的同侧初级感觉皮层。它们从丘脑的腹侧后外侧核上升 ,穿过内囊并终止于感觉皮层。

脊髓小脑束——无意识的感觉

DCML和前外侧束传递意识感觉,例如疼痛、触觉和温度。携带无意识本体感觉信息的束统称为脊髓小脑束尽管我们无法从身体上识别这些信号,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协调和完善运动。

它们将信息从肌肉传输到小脑。在脊髓小脑束内,有四个单独的通路:

  • 脊髓小脑后束——将本体感觉信息从下肢传送到同侧小脑。
  • 楔小脑束——将本体感觉信息从上肢传送到同侧小脑。
  • 脊髓小脑前束——携带来自下肢的本体感觉信息。纤维交叉两次,因此终止于同侧小脑。
  • 脊髓小脑吻侧束——将本体感觉信息从上肢传送到同侧小脑。

图 3 – 脊髓内上升束的位置。

临床相关性:上行束损伤

DCML途径

DCML 通路的损伤会导致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的丧失。然而,少量触觉纤维在前外侧系统内传播,因此患者仍然能够执行需要触觉信息处理的任务。

如果病变发生在脊髓(最常见),则同侧感觉丧失——延髓发生交叉。DCML 病变可见于维生素 B12 缺乏症和脊髓痨(梅毒并发症)

前外侧系统

前外侧系统损伤会导致痛觉和温度觉受损。与 DCML 病变相反,这种感觉丧失将发生在对侧 (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内交叉)。

脊髓半切综合征是指脊髓半切(一侧病变)。这通常是由于外伤造成的,并且涉及前外侧系统和 DCML 通路:

  • DCML 通路——同侧触觉、振动和本体感觉丧失。
  • 前外侧系统——对侧疼痛和温度感觉丧失。

它还会累及下行运动束,导致同侧偏瘫。

图 4 – Brown-Séquard 综合征。这在临床实践中很少见,但确实说明了感觉通路的交叉。

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束病变表现为同侧肌肉协调丧失。

然而,脊髓小脑通路不太可能单独受损——下行运动束可能会受到额外损伤这会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并且通常会掩盖肌肉协调性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