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听觉)

starstarstarstarstar
89234 条评价

作者: 医知苑
最后更新时间: 2023-10-25

作者: 医知苑
最后更新时间: 2023-10-25

咽鼓管(听觉管或咽鼓管)是连接鼓室(中耳)和鼻咽的管道它源自胚胎的第一咽囊。

它是一个独特的器官,在听觉生理学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 中耳通气——在鼓膜两侧产生相等的气压。
  • 清除分泌物——使粘液从中耳进入鼻咽。
  • 保护中耳——抑制鼻咽部产生的充满病原体的分泌物和声音进入中耳。

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了解咽鼓管的解剖结构- 它的组成部分、肌肉、神经支配和临床相关性。

图 1 – 咽鼓管连接鼓室和鼻咽

咽鼓管的部分

咽鼓管起于中耳前壁,向下、向前和内侧倾斜到达鼻咽

它包含鼓室和咽口,并分为骨部分和软骨部分。

鼓室孔

咽鼓管的鼓室孔标志着该管通向中耳的开口。

它位于中耳底的正上方。该开口的前外侧是 鼓索出口小管(Huguier's canal)——鼓索神经离开中耳的地方。

内动脉与鼓室口处的咽鼓管内侧壁紧密相连,约2%的病例其上覆骨可能较薄,甚至裂开。

鼓室口周围的咽鼓管上皮衬里是有纤毛的柱状细胞,含有杯状细胞。

图 2 – 咽鼓管的骨和软骨部分。注意颈内动脉与耳道的距离,

骨质部分

是指最靠近中耳的咽鼓管的三分之一。它可以被管周气室不同程度地包围。

沿着咽鼓管骨质部分的顶部是一条包含鼓室张肌的管道。

骨部分的远端由颞骨的岩骨部分形成。它具有锯齿状边缘,用于连接管的软骨部件。

软骨部分

软骨部分是指最靠近鼻咽部的咽鼓管的三分之二。它位于颞骨岩部和蝶骨大翼(岩蝶裂)之间的凹槽中。

软骨部分沿管的下缘和侧缘不完整,由纤维组织——膜层完成

咽口

标志着咽鼓管进入鼻咽的开口。它位于鼻腔下鼻甲的后方。

靠近鼓室口的管的上皮衬里是纤毛假复层的杯状细胞。

图 3 – 咽鼓管通向鼻咽的开口,位于下耳甲后方。

相关肌肉

当鼻咽和中耳之间存在正压差时,咽鼓管能够被动打开(让空气进入或排出)。

它还具有主动打开机制——这是由管子周围的四块肌肉调节的。

肌肉 描述
颚帆张肌
  • 在吞咽和打哈欠时起到拉紧软腭的作用。
  • 附着在咽鼓管的侧壁上,因此每次收缩时都可以打开咽鼓管。
  • 对咽鼓管的主动打开贡献最大。
  • 由下颌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支配。
颚帆提肌
  • 在吞咽过程中起到抬高软腭的作用。
  • 附着在咽鼓管的咽口处,被认为对咽鼓管的打开做出了较小的贡献。
  • 受迷走神经支配。
咽鼓管咽肌
  • 咽部肌肉,也附着在咽鼓管的咽口上,有助于咽鼓管的打开。
  • 受迷走神经支配。
鼓膜张肌
  • 中耳的肌肉。它附着在咽鼓管的软骨部分。
  • 主要动作是声反射的一部分,但次要动作是打开咽鼓管。
  • 由下颌神经(三叉神经的分支)支配。


图 4 – 中耳的鼓室张肌。

临床相关性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可能存在功能障碍,因为它比正常情况更容易阻塞或扩张。

咽鼓管的阻塞性功能障碍可以是解剖性的或功能性的。有几种情况可能会在解剖学上阻塞管道。有些位于管腔内,例如过敏、炎症和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水肿。其他则位于管腔外,例如肥大的腺样体和鼻咽肿瘤。

另一方面,任何影响腭帆张肌本身或其神经支配以及连接到管软骨部分的肌肉几何形状的病理都可能导致功能性、阻塞性功能障碍。

脉管系统

咽鼓管的主要动脉供应来自上颌动脉的分支——腭降动脉和脑膜中动脉。

还有咽升动脉、面动脉腭升支和颈内动脉颈鼓室分支的贡献。

静脉循环是通 翼状静脉丛

神经支配

咽鼓管接受来自多个神经的感觉神经支配:

  • 骨部分 ——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
  • 软骨部分——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的分支。

淋巴引流

咽鼓管的淋巴引流进入咽后淋巴结、颈深淋巴结和腮腺内淋巴结。